中国五矿-龙8国际头号玩家

龙8国际头号玩家-龙8国际头号玩家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帮扶案例

中国五矿援黔干部杨聪:走进大山深处 播洒一路阳光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23-04-12

杨聪带领村民到山上寻找水源 杨聪帮助潘正友老人维修蜂桶 杨聪了解李承英老人的身体情况 杨聪回到渡江村看望村民

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被定为贵州省最后一批摘帽出列的国家级贫困县,在2017年7月迎来了一位未满24岁的央企扶贫干部。谁也不曾想,年纪轻轻的他竟能在这大山深处扑下身子深耕扶贫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先后帮助两个贫困村顺利脱贫,被老百姓誉为“暖心书记” “甲书记”,被授予贵州省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铜仁市 “脱贫攻坚青年先锋”、沿河县“乌江先锋”等荣誉。

一、不忘初心,用诚意逐步打开百姓的心门

2017年7月,工作刚满两年的优秀青年杨聪被委以重任,选派到中国五矿集团的定点扶贫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到通知后,杨聪毅然换下身上白领挥别繁华都市武汉,独自一人辗转1119公里铁路,368公里山路,30公里渡轮抵达任职所在的渡江村。渡江村属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稀少、物资匮乏,交通闭塞,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村里有组织却软弱涣散,临近乌江却没水吃,有路灯但从没亮过……村民们都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书记会给常年贫困的渡江村带来什么变化。

到村的第一天,杨聪在前面走,身后就有村民在议论纷纷:“看,上面派来个这么年轻的第一书记,简直是在开玩笑。”“瞧他这么清秀斯文,可能连泥巴都没踩过,只怕是来镀金的。”甚至有村民断言:他在渡江村坚持不了三个月。村支两委干部们也很不理解,上级派这个第一书记到底是来帮忙,还是来帮“倒忙”?当天深夜,杨聪在硬板床上辗转反侧,思虑良久。

面对质疑,杨聪不忘扶贫为民初心,清楚只有先进“家门”,才能打开“心门”。他把走家串户作为自己上任后的第一课,挨家走访、用心倾听,了解村民需求,听取群众心声,力所能及地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不到半个月,杨聪便能准确地叫出全村214户人家中每一位老人和小孩的姓名。“杨嬢嬢,腰疼好点了没,怎么手又受伤了?是不是又下到地里干活咯?”“田华哥,小田啷个时候回学校啊?”巡街、走访时,杨聪也学会了两句当地方言拉家常,还经常帮着干些代买物资、水电维修、砍柴煮饭之类的活儿。正是在这些日常接触中,杨聪逐渐打开了村民的心门,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

二、牢记使命,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渡江村就在乌江边,但由于历史原因,此前修建的引水设备及设施已闲置多年,几近报废。为了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用水难题,杨聪一方面带着村干部到山上找水源,尽管山路崎岖,到处荆棘密布,每天走山路脚磨起水泡,也被荆棘划伤,但他从不退缩。另一方面,他积极向镇里、县里反映协调,最终县水务局批准立项,在山顶建造直径9米、深3米,容积为150立方米的蓄水池。同时,他想尽办法疏通和修复原取水泵站及管道,终于在春节前完成全部施工,有效满足了返乡人口激增的用水需求。

多年来,渡江村道路照明系统始终未能正常投入使用,太阳落山后,村里黑黢黢的,夜晚走在路上必须用手电筒。村庄一片沉寂不说,老人和小孩在夜间行走最让杨聪放心不下。为解决这个问题,杨聪一方面多次乘船往返思渠镇政府反映协调、寻求支持,解决电费来源问题。另一方面,从没爬过电杆的他仅凭求学时所学的知识技能,大胆爬上一根根电杆去检查、修复路灯。离2018年新年仅剩最后3天,为了在元旦这天给乡亲们送上“新年礼物”,杨聪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脚踩简易梯子,悬着自制的安全绳,强忍满手冻疮的疼痛,小心翼翼地操作,直到天黑看不见为止……杨聪修路灯的事引来了村民的围观,“杨书记,当心点哦”,声援和帮忙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一次天黑了,杨聪还没能从电线杆上下来,在离地两层楼高的杆顶,他又冷又饿,陪护的村民们也跟着着急了,接连用手电筒为他照明、给他鼓劲。时至今日,回忆起那夜脚下摇晃的“漫天星光”,杨聪仍觉心中暖意融融。功夫不负有心人,紧赶慢赶,杨聪终于赶在元旦当天点亮了全村路灯。灯亮了,不仅亮了路,更亮了村民的心。

后来,为解决原有路灯线路老化及电费高昂问题,他向单位申请3.5万元扶贫资金购置并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了全村所有道路。得知通往搬迁旧址的道路因种种原因未修通,他积极申报并努力协调,一条大路直通“老毛渡”;看到村里没有运动场所,他想办法找来一批篮球架、乒乓球桌及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和器材安装到渡江村;接着是改造房屋立面、建设文化广场、管理柚子产业、促进村民就业、举办春节篮球赛……杨聪埋头忙于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渡江村村民的日子也正一天天地变好起来。2019年3月,杨聪因工作调动离开渡江村。这一年,渡江村已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05%,人均年收入提升至4500元左右。

三、主动请缨,为偏远山村规划未来增收蓝图

光荣结束在渡江村的扶贫使命后,杨聪本可返回原单位工作,但看到当地尚未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毅然选择留下并向上级主动要求到条件更艰苦的地方开展工作。时任沿河县常务副县长的龚仆对杨聪寄予厚望,他对中国五矿集团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杨聪这个同志到哪里都会服务一方百姓,也一定会造福一方百姓。”最终,杨聪被调往新景镇长依村继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工作表现优异,沿河县委还追加任命其挂职中共新景镇党委副书记。

长依村是沿河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地处深山,是城里人口中典型的“穷乡僻壤”。从沿河县城乘车前往长依村,不到100公里路却要花3个多小时。2014年建档立卡时,该村贫困发生率为34.9%,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长依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农产品销路不畅,二是产业发展不够科学。”杨聪说。经过在渡江村的历练,他身上多了几分成熟,看问题也更快更准。

初到长依村,杨聪通过对接中国一冶,为村民们种植的4880斤黑豆解决了销路。但他深知,消费扶贫扶的是眼前的贫,只有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才能持续为农民增收。长依村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专家说了算。2019年10月,杨聪邀请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教授李秀根到长依村考察,请他推荐适合当地种植的果树。李秀根选定了梨树,长依村先后种下200亩中梨4号、翠玉、翠冠等优质梨品种。果园内,还套种了红薯、油菜等农作物。“预计2022年挂果,产能稳定后亩产可达2000斤,按每斤价格3元计算,200亩梨树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20万元收入。”杨聪说,这片梨树林承载着长依村增收致富的希望。

长依村花椒种植面积达1400亩。“村里没有花椒加工设备,过去靠家庭作坊采摘售卖,产量小、品质差、利润低。”长依村村委会主任杨兴胜说。了解情况后,杨聪向中国五矿集团争取130万元专项资金,建起了一座拥有两套烘干设备的花椒加工房,当年即可投入使用,产能稳定后,每年可为长依村增收约40万元。“杨书记总有一天要离开,但是他留给长依村的,是未来发展的美好希望。”村民李强说,杨聪还为长依村规划了香瓜、梨、花椒、羊肚菌等产业,留守的村民们基本上都参与进来。

四、拓宽思路,扶贫开启扶智和扶志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智和扶志。杨聪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和教育扶贫工作,极力破除村民“等靠要”思想。

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利器。杨聪在教育上下足功夫,累计帮助渡江村和长依村的学校与学生购置或受赠价值17.51万元的电脑、课桌椅、文具等爱心物资。了解到学校因师资匮乏未能正常开设英语课,持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的他主动向学校校长提出为学生们上英语课。杨聪把会议室改为学习室并开设晚自习,学生们每晚都抢着去学习室学习;每年暑假,他还会联系大学生支教团队到村里开展爱心支教。村子里的学生都以他为榜样,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学生渐渐多起来。

在杨聪的影响下,村民们树立了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的观念。长依村以前有个出了名的懒汉,一心只想着政府补给。潘生自幼丧母,正事不做还酗酒成性、好管闲事。几年前,潘生的老婆生下儿子潘敬飞后便离开家不再回来,潘生独自抚养儿子,酗酒的毛病也愈发严重,还经常打骂儿子。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都收效甚微。无论扶志工作有多难,杨聪都坚持不让一人掉队。每次得知他饮酒后,杨聪都会到他家帮忙照看他5岁的儿子。同时,杨聪还说服村支两委干部集体同意为潘生申请了每月生活保障和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两项收入大抵能够养活他和儿子。在杨聪的用心感化和耐心劝导下,现在的潘生已摘掉贫困帽,靠劳动所得养家糊口,坚守护林员岗位的同时,还找了一份刷墙的兼职。闲暇时间,他就骑着摩托车载着儿子兜风,偶尔给杨聪发几张亲子出游照……

五、不辱使命,展现90后第一书记的担当作为

“他为沿河县脱贫攻坚所作的贡献,远远超出我对一个90后干部的想象。”沿河县副县长王延强非常激动,他用“朴实、踏实、务实、真实、诚实”这五个“实”总结了杨聪在两个贫困村的驻村工作。

自2017年7月开始驻村起,4年中有3个春节他都没有回家,选择与村民们一起过年。“渡江村和长依村有很多村民都在外省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趟,如果春节期间我不在,就见不到他们,无法了解他们对于村子发展的想法。”杨聪说,只有深入了解、充分吸纳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找准脱贫攻坚的方向。

“杨书记很能干,村里很多事情他都自己做,我很佩服他。”渡江村四组村民侯素英说。找水源,他带着村民们寻遍附近高山,差点滚下山崖;修理全村40多盏路灯,他亲自动手、爬上爬下;修建牌坊,他带头捐款、参加施工;村民家发生大事小情,他第一时间到场处理……

2018年初,得知杨聪春节不回家,大家都想请他到家里吃年夜饭。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杨聪谢绝了所有邀请,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除夕下午,侯素英和邻居冉春秀再次到宿舍邀请杨聪。敲不开屋门,侯素英就到厨房看看。“揭开餐桌上的防蝇罩我们就哭了,榨菜、豆腐、大白菜……杨书记的年夜饭居然就吃这些。”回到家,侯素英把这件事告诉了街坊四邻。

对于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群众总会用真情实感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爱护。当晚,杨聪打开宿舍门,眼前的一幕让他永生难忘:门口摆满了村民们自发送来的“百家饭”。

从乌江岸边到洪渡河畔,从渡江村到长依村,杨聪留下了他不停歇的足迹,播洒了一路阳光,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他说,自己是大山的儿子,这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网站地图